开放时间:周一——周日 09:00-17:30
地 址:稻河景区稻河路北段
中国古井博物馆位于稻河古街区稻河路北段,据历史考证,早在新石器时期泰州境内就已经有水井的存在,先民因水井在此处繁衍生息,井成为泰州历史的本源之一,也因此在泰州诞生了不一样的井文化。古井博物馆内拥有从汉唐经两宋直至明清两千多年延续不断的16处古水井遗址。
2015年5月8日,在进行影视场馆地下室的开挖到2米左右时,发现土中有陶圈。工作人员及时报告了市博物馆。经博物馆考古人专家现场勘探后判断是一口汉代水井的陶井圈,并立即着手进行清理。按照考古规范,清理铲平出工作面,展示出筑井时挖的泥坑与陶井圈的关系,然后一层一层,由上往下取出井圈内外污泥,将夹杂在污泥中残存的陶片收集保存。当陶井圈内外污泥取出后,先后取上来4个有完整也有残破的陶井圈,污泥中检出了一些大小不等的残陶片。接下来在挖土机向西向北继续挖土时,又在距地表2米左右的地下,接连不断地发现陶井圏以及用不同的砖块砌筑的水井。除陶圈井外,有的是方形砖围砌的井,有的是弧形砖围砌的井,还有的是带突凹榫砖拼起的井;有的残存较深有数十层砖,有的残存较浅只有十来层;井与井之间有的靠得很近,有的相距远些。几天之内,这一口又一口沉睡了千百年的古代水井,纷纷从地下暴露了出来,得以重见天日,加起来有16口。仅从见到井的不同材料初步判断,其构筑时期不在同一年代。如此密集与构筑材料不同的古井群,引起了考古专家和部门的高度重视。立即停止施工,并上报市文物局,请求派员进行处理。市文物部门将古井发现情况迅速上报省文物部门,经国家文物局【考执字(2015)第592)号】批准,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泰州博物馆成立“泰州稻河街区古井群遗址联合考古队”,进行考古发掘。
联合考古队进场后,将现场分为南北两区,从2015年6月至9月,对南区进行了考古发掘。在考古发掘过程中,联合考古队严格按照《田野考古工作规程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发掘,采用测绘、拍照、水洗筛选、采样科学分析的手段,清理出15口古井,其中3口汉井,2口唐井,8口宋井、2口明井。从井里清理出包括陶罐、龟甲、青釉瓷碗、青花瓷碗、骨质梳篦、古代钱币等一批文物。2016年5月联合考古队又对遗址北区3座古井进行了发掘,揭示出了古井群的全部面貌。经过考古发掘,汉、唐、宋、明时期的泰州水井的形制和构筑工艺得到全面展示,让我们得以知道一二千年来泰州古人是怎样打井的。
为更好展示此次古井发掘的成果,弘扬泰州悠久的历史文化,街区对原有古井进行了原址修复和保护,并按照不同时代进行了环境设计,布置了不同时代特征的汲水工具。同时在古井遗址旁建设了展示面积近500平米的中国古井博物馆室内展区,运用幻影成像、发掘现场重现等技术手段,将古井发掘的过程和相关成果及中国井文化进行了系统展示,力求给参观者一个充满文化性、趣味性、体验性的观展体验。通过一次简单的游览让您亲历不同年代,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市井生活,同时感受不同时代的建筑特征彰显处的文化特性,发现不同的汲水工具、制井手段展示出来的生产力水平。